ad440
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 聚焦

“能”见首席|对话吉本浩之:中国新能源市场长期依然具有很大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11-14 03:20:07    阅读量:19528    

两年前从奥林巴斯分拆后,在中国市场深耕五十余年的Evident,围绕工业和生命科学两大领域,持续拓展其在华布局。从第七届进博会到珠海航展,其都留下了身影。

“中国市场在我们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Evident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吉本浩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速度在中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相较于日本,产品在中国的研发周期将近只有三分之一。对于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特别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以及AI检测等领域,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在今年的进博会以及珠海航展上,Evident所展示的工业解决方案包括用于维护、制造及环境应用的工业显微镜、工业视频内窥镜、无损检测设备和X射线分析仪。这其中,工业内窥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检测等领域,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无损检测设备,也因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迎来新的风口。

工业内窥镜刮起“EV风”

根据百谏方略研究统计,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4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556.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78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2%。

目前,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内窥镜市场,亚太和欧洲市场紧随其后,这三大市场占据了全球内窥镜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近些年来,工业内窥镜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等领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工业内窥镜市场需求多元,新兴领域的应用更是催生出了新的需求。

事实上,汽车领域是工业内窥镜的最大应用范畴。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内窥镜在这一产业链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这包括电池检测、发动机检测、车身检测等,以提高新能源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

“虽然过去一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激增带来了一些产能供需错配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吉本浩之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确使得包括日系车厂商在内面临较大的压力,但这的确是一个机遇。

“我们正在从研发策略以及数字化层面,做出进一步的战略考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吉本浩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深度融合全球技术资源与本土生态圈,以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吉本浩之所看重的,以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领域所涌现出来的数字化需求,正在促使Evident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国的数字化进程,相对于全世界而言,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该如何抓住它,并匹配上这一速度至关重要。”

“去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块的业务实现了很快的增长。”吉本浩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变革速度非常快,我们力图跟新能源汽车厂商去推出更好的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

新能源检测催生新需求

今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

随后,不少地方推出专项行动。例如,上海今年5月底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提出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再制造业务。

“对于测试测量业务,我们提供了像无损检测的解决方案跟技术,目前已在中国风电行业有所应用。”吉本浩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得益于中国风电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Evident来自于风电领域的无损检测业务增长十分快速。

吉本浩之进一步表示,现在不光是风电、还有光伏等新能源制造端,甚至包括风电、光伏后端运维市场,都有检测需求,以实现风险预防。

但需注意的是,基于新能源检测领域所出现的市场机遇,国内不少厂商同样嗅到了“风口”。例如华测检测近期在回应投资者时称,瞄准国内新能源风电光伏电站市场,积极布局开展相关检测服务,在“无人化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在役电力设备无损检测”“新电力系统设备安全检测和性能评估”等方面形成了方案。

“对于我们的测试与测量业务来说的话,我们会针对中国客户的需求,加快在中国的产品定制化的研发速度。”吉本浩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本土企业会成为更加重要的竞争对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例如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价格上的优势。”

“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尤其是在产品研发速度的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吉本浩之认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