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年经典形象“琼花”在众多上海观众儿时的“第二课堂”起舞,是谁的记忆被唤醒了?5月16日至17日,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一系列互动活动共绘新时代文艺新篇章,增加城市文化记忆点。
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诞生60年,演出四千余场,琼花倒踢紫金冠的造型、红军女战士们英姿飒爽的舞姿,“万泉河水”“娘子军练歌”动人旋律,是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建成于1988年的宛平剧院,曾被誉为中小学、幼儿园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许多人接受艺术启蒙,开始他们的艺术之路。
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上海宛平剧院探索如何将《红色娘子军》这一经典作品更好地呈现给当代观众。剧院与中央芭蕾舞团强强联合,紧随演出开票热度,迅速将剧中“琼花”“洪常青”等经典形象以及“娘子军”角色服装运至上海,在剧院大厅精心构建起沉浸式打卡空间。宛平剧院还深入探索《红色娘子军》内核,策划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芭蕾工作坊和声训工作坊将熟悉的旋律带入老年大学,演出当天开放芭蕾基训观摩,为芭蕾、戏剧爱好者打开剧场艺术大门。
自首演以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上海多次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上海与“娘子军”有着不解之缘。上海电影制片厂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红色娘子军》在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上海成为“娘子军”的创作摇篮。电影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演就是来自上海的第二代“琼花”、25岁的薛菁华,凭借“倒踢紫金冠”动作成就中国芭蕾史经典一幕。
薛菁华回忆:“我小时候在泰兴路住过,离美琪大戏院大概100米。我从小在这里看电影,对芭蕾的认知来自苏联电影《十月革命》,里面有一段《天鹅湖》,原来立脚尖是从那里来的。”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舞蹈家徐刚也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