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21日正式发布,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该图集是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研编。
据悉,《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1∶250万月球构造纲要图》,《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综合表达,是最为直观、最具显示度的成果展示形式,也是开展月球科学研究与探测、建设月球基地以及未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然而,虽然国际上月球探测方兴未艾,但月球地质图的研制却明显滞后。“现在月球地质研究仍然沿用基于阿波罗号探月成果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比例为1∶500万。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月球地质图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科研和月球探测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坦言。
此次,地质图研编团队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以我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球岩石建造、地质构造、时代等要素的研究和归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地质编图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了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构造系列图件。
与基于阿波罗号探月成果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相比,新编图集基于月球动力学演化的规律,创造性建立了“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建立了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构建了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驱动的类地行星演化新框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表示,这是一份月球科学领域立典式综合集成成果,不仅可以为探月工程科学目标制定和工程实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也填补了我国在月球与地外行星地质图研编方面的空白,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阳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国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