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曾炟1月24日报道:今天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针对电视剧《繁花》热播带火黄河路成为热门打卡地。厉震林委员提出建议,上海应该先行先试后影院市场,助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蔡黄浩摄
近期,电视剧《繁花》热播,黄河路也随之成为打卡热点,“跟着《繁花》去逛黄河路”一时成为时尚,而套拍的同名电影也即将上映,这是上海影视产业衍生品的一个成功案例。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影视产业有条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厉震林委员介绍,目前,全国年度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近一半为上海立项出品,上海是中国电影出品中心;上海是电影票房最高的城市,约占全国票房总额的十分之一,是国内市场票房中心;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国际A级电影节,一批国际知名电影人在沪工作和生活,上海是国际电影交流中心。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中国电影“长”、“短”视频夹击形势趋紧,电影观众分流现象日趋严重。一方面要持续创作优秀电影作品,吸引观众进电影院,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后影院市场,不断延伸电影产品链。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发展后影院市场,开发好影院以外的相关电影上下游的市场,如衍生品、版权等,从策划创意阶段开始,将影片的相关要素进行IP设计,授权生产厂家生产玩具、服饰、化妆品等后电影产品,打造电影发展的下一个“核爆点”。
对此,厉震林委员建议:首先,需要建立后电影产品与电影产品同样“值钱”、甚至更为“值钱”的理念,后影院市场是创编、摄制、宣发之后的第四个电影产业环节,是中国电影产业今后增值最大的通道之一,应当全力培育成为新兴电影市场。政府层面,应该出台支持后影院市场开发的相关指导意见,从基金、信贷、贸易、财税等多方面进行政策系统集成,形成良好后影院市场营商环境。
其次,在上海版权交易中心和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上海影视版权交易所,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互动,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影视版权交易中心。除此之外,从电影建筑可阅读发展到建筑可体验,从高科技与沉浸式赋能电影空间IP,市相关主管部门指导文旅企业,形成电影文旅的点、线、面,将之故事化和研学化,培育“电影乡愁”,通过老年文旅带动少年研学。
最后就是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关高等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后影院市场人才培养,并逐步纳入专业学科建设轨道,形成人力资源支持系统。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