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440
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 聚焦

如何让细节“不绕弯路”直抵民心?杨浦这么干

文章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3-11-12 00:13:59    阅读量:11539    

民生与民心,一字之差,体现于近在咫尺的“细节感”。喜人的变化就发生在“身边”,总能“不绕弯路”、直接抵达居民们的心。

以前害怕开窗的居民,如今为何放心大胆地把窗开到最大?“精装”垃圾房落地小区,还“配套”了涂鸦墙和“一米花园”,“改造完成后这里一点都不臭”;三级医院“同质化”服务如何在社区扎根?腰酸背痛,“足不出社区”就能查骨密度,在“家门口”的“移动门诊”即可与众多专家“面对面”,杨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探索和推广以骨质疏松为代表的适宜特色专病的分级诊疗、能力提升模式……

人民城市新实践中,杨浦如何把“心之所向”变为实实在在的“目之所及”,又怎么让这些“目之所及”精准“入心”?

“精装”垃圾房、涂鸦墙、“一米花园”“成套落地”后

居民尹女士家住图们路10弄小区,位于小区垃圾厢房最近的那排楼,以前害怕开窗的尹女士,如今放心大胆地把窗开到最大。因为随着小区综合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垃圾厢房最近实现了华丽变身。

一大早,尹女士拎着两大包生活垃圾走进全新的垃圾厢房,“改造完成后这里一点都不臭!”

图们路10弄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共六幢建筑、429户居民。说起以前,尹女士频频摇头:“以前天热时窗根本不敢开,苍蝇、蚊子很多,我们家里有小孩,晚上睡觉被咬一身蚊子块。”

居委会以居民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了大量调研和意见征询,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放点得到了全面升级,形成了密闭的空间。生活垃圾厢房总建筑面积从25平方米增至110平方米,旁边还修建了一个约70平方米的步入式大件垃圾厢房,原本散落在外的各式垃圾桶都被收纳入内。

记者在现场看到,投放区、存桶区、清洗区和工具存放区布局合理,还增设了洗手台,方便居民扔垃圾后洗手;八个喷头的壁挂式智能空气消毒喷雾系统定时喷雾,可快速有效分解垃圾散发的臭味,同时吸附粉尘、净化空气,一旁的灭蚊灯则有助于大量减少蚊蝇孳生;四路智能监控摄像头一旦识别到乱丢垃圾行为,设备会自动发出语音提醒,目前,该摄像头已接入街道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平台系统;此外,街道联合“沪尚回收”在小区增设可回收物精细化智能回收装置,实现24小时全时段固定点位自助交投。

“硬装”到位了,居民们对于“软装”有了新的想法:“新的垃圾房好是好,但两扇大白门容易脏不说,不太好看,要是能有彩绘就好了。”

于是,小区里出现了几位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在大件垃圾厢房的墙体前认真绘制。这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姚瑶第一次参与制作“涂鸦墙”,“非常感谢社区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我们很希望把上海理工大学的涂鸦墙文化以及环保精神传递到社区。”姚瑶说。

长白新村街道控江路18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钧茹告诉记者:“我们发动居民在‘楼组群’或‘社区云’小程序上进行投票,把大家最喜爱的彩绘图案最终融入设计方案。”上海理工大学是图们路10弄小区的“三环党建联建”单位,包括姚瑶在内的7名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自告奋勇前来进行墙体彩绘。

不仅有漂亮的彩绘图案跃然墙上,一旁供居民休憩的“一米花园”也是垃圾厢房的“配套”。“真的漂亮,真的好”“现在干净了,苍蝇蚊子没了,也没有臭味了。倒完垃圾还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居民们的称赞,不是社区工作的终点。

孙钧茹告诉记者,后续,街道将继续与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协同发力,制定小区公约,创新在线上推行“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小游戏;与上海理工大学党支部、爱回收等周边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形成“一小区一品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让环保理念更为深入人心。

三级医院“同质化”服务如何在社区扎根?

“足不出社区”就能查骨密度

最近王女士一直感到没力气,全身腰酸背疼,原本以为是更年期到了。在“架起彩虹桥,健康进社区”健康宣教义诊活动现场,她找到了答案。活动免费为居民提供骨密度检测和骨质疏松症筛查。

“今天测了骨密度,让专家看了看,才知道我可能患了骨质疏松,认识了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当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王女士决定找个时间再去好好看一下。

这个骨质疏松专病门诊的全称是“华东-江浦骨质疏松症社区专病门诊”。2019年起,华东医院在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诊疗与转诊模式,旨在促进老年人骨质疏松早筛、早诊、早治、早干预,带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专病诊疗服务和健康建议。

这个专病门诊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绿色就是正常的,黄色就相对来说要警戒了,红色就不太好了。”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生正拿着报告为王月珍进行解读。

王月珍今年64岁,近来常觉得腰部两侧有些酸痛,于是过来就诊。“之前,我在社区里听过科普讲座,我们老年人如果得了骨质疏松症,容易摔跤,一摔跤就容易骨折,骨折造成的后遗症可能会很严重,所以来看看,排查一下。”王月珍告诉记者。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看骨科相关疾病的老年人络绎不绝。这里配置了三级医院才有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设备,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较为准确地检查骨质状况。

在“家门口”与名医“话养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者出现脊柱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技士黄凯丽介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是目前全球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金标准”,它相比传统的超声骨密度仪准确性更高,主要测量腰和髋关节两个部位。

每隔一周,这里还会有华东医院的骨科专家前来带教和坐诊,为居民们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和健康建议。而这样的“待遇”,王女士在“架起彩虹桥,健康进社区”健康宣教义诊活动现场也享受到了。

“你的骨骼健康吗?”“如何提高自己的‘骨气’?”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副主任杜艳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骨质疏松症对人体的危害、发病原因、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及综合防治等知识。

现场,来自华东、华山、中山、同济、长海、瑞金等沪上各大医院骨质疏松科、内分泌科、骨科、老年科等的21名专家,从各自领域的医学角度,为居民解答骨质疏松方面的疑惑。便利的“移动门诊”服务让现场不少居民点赞。“今天不用去医院挂号,就能向沪上名医请教疾病预防知识,太方便了。”一位居民表示。

那么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跌倒和骨折风险呢?医生表示,在补钙的同时,强健肌肉也不可忽视。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过程中,肌肉的功能,包括肌肉数量的维持十分重要。所谓‘骨肉相连’,从解剖结构上来说,肌肉跟骨骼是紧密相连的,同步生长、同步发育,也同步衰退。”杜艳萍建议,首先,要多补充蛋白质,比如鱼、虾,或服用一些蛋白粉,可以提高肌肉的合成;其次,要适当运动,做一些抗阻、中高强度锻炼,比如跑、跳,或是用弹力带做操,有益于肌肉的维护。

此外,杜艳萍还分享了一个检测肌肉情况的简易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圈,拿这个圈去围小腿最粗的地方。“正常情况下是围不住的,如能围住,甚至绰绰有余围住的话,那么有可能存在肌少症的风险,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评估,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和锻炼。”

“骨质疏松症基层规范化诊疗”将实现“遍地开花”

杨浦区卫健委副主任王颖丽介绍,随着“骨质疏松症基层规范化诊疗”模式日趋成熟,今年5月开始正式在全区推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以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为示范,陆续推出骨质疏松症专病诊疗服务,探索和推广以骨质疏松为代表的适宜特色专病的分级诊疗、能力提升模式,拓展专病优质医疗服务在社区的扎根与发展,不断造福杨浦居民。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